光伏+電網成標配
3月20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了356號《關于進一步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其中首次提到鼓勵存量配電網的改革,正式拉開了輸配分離的序幕。這一文件將進一步打破行業壁壘,打通配電網市場化障礙,配電網將進一步向社會資本開放。
彭立斌透露:“目前我們從能源局中心了解到,存量配網大概有3000多個供電營業許可證,而企業配網轉增量配電網可能會達到2000個,涉及資本預估會超過5萬億,這會是一個比光伏還大的產業。”
“由于配電網經營屬于公用設置業務,必然決定了配網價格將屬于低收益、長期投資和責任重大的資產,要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就必須尋找降低供電成本的最優途徑。”彭立斌說,“從目前趨勢看,分布式能源會成為配電網的重要支柱,而建設光伏電站更是企業降低電源成本的首選。”
有業內專家預測,隨著存量配網的進一步放開且不涉及到補貼問題,所有配電網企業都將盡量建設集中式的用戶側就地消納光伏電站。這些電站將會成為發電市場的重要主體。
光伏“進” 煤炭“退”
有資料顯示,2017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已超過煤電。國家電網能源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對此表示,這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可以說是里程碑事件;預計在短期未來內,新能源在全部電源裝機容量中的比重將超過傳統化石能源,進入增量替代的新階段。其中,光伏的裝機規模預計會反超一直領跑的風電。
但是業內人士十分擔心未來能源未來發展格局,特別是光伏的市場空間問題以及到2030年的短期未來內如何做到光伏的“進”和煤炭的“退”。
“預計在2030年左右,中東部將會有大量煤電機組面臨退役問題,這將為新能源帶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李瓊慧告訴記者:“同時,這將會迎來一個新問題——新能源資源量能否滿足中東部清潔能源消納。按目前數據估算,風光電的實際發電量替代中東部煤電發電量是很困難的。在短期未來內,至少到2020年以前,光伏開發的重點是在中東部,并且預計未來電力需求的增長可能要超過原來市場的規劃。但這可能仍不能滿足需求,還需要對西部地區進一步開發。”
李瓊慧解釋,2017年以前分布式光伏規模較小,對主電網的影響可以說幾乎沒有,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對其管控強度也微乎細微。“但是,隨著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在中東部局部地區,如嘉興,出現了因中午短時間峰谷差巨大,電網調節跟不上的情況。因此對局部地方電網運行有時候就必須得采取一些極端措施。應能源局要求,下一步電網公司要定期分片區、分臺區地向社會公布此地區并網接納能力,以此盡快解決問題。”李瓊慧說。
小壟斷風險加大
無疑,電網改革將會進一步促進分布式新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彭立斌預測“見縫插針”的分布式光伏可能會“遍地開花”。“由于獲得中心地區的土地成本非常珍貴,處于城市人口密集地區的配電網會想方設法地盡可能利用空間建設光伏電站。隨著成本進一步降低,更換屋頂安裝光伏電站的情況也將比比皆是。”彭立斌對記者說。
除此之外,彭立斌表示業內還可能會面臨三大風險:首先是有可能出現小壟斷機制——為了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配電網企業會朝著發、配、售一體化綜合發展,但是其中只有配電網業務屬于管制業務,這就有可能出現不合理壓低其他電站上網電價、減少非自營電站的利用小時數、阻止競爭性業務等不公平待遇;其次,改革后終端電價可能面臨下降的問題,在未來競爭中光伏電站電價體系會受到嚴重挑戰;最后,由于投資和效益追逐的驅動,初期一定會有投資方在不考慮電網安全和運行穩定性的情況下,盲目上馬光伏電站,這會增加光伏電站系統安全風險。
即便如此,業內人士還是對“光伏+配網”的組合發展保持樂觀態度。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說:“光伏項目會吸引更多非電力行業的持有人,甚至一些大型耗能企業有興趣投資智能配網項目,且重點考慮投資光伏資產。所以,如何結合增量配網和光伏二者的轉型需求,是未來分布式市場,甚至整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重要動向。無論是在配網端還是在電力資產端,主體都會向多元化趨勢發展,并且建立一個多層次市場。”
李瓊慧也表示,從電網發展實際出發,電網公司對于清潔能源發展十分支持。“在國外,電網行業已經被認為是夕陽產業,正因為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的發展,使電網重新回到朝陽產業,電網企業從中也獲得新生,這是共贏互助的概念。”李瓊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