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能源與環境的壓力增加,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近年受到普遍正視。在各類綠色能源中,風能是遠景潛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風力發電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并且最具有大規模貿易開發前提、本錢相對較低。利用風能發電日益受到關注并展現出廣闊的成長空間。中國風能豐碩,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遠景光明,但要科學發展,因應市場,以自主立異增強競爭力。
2007年12月26日,金風科技在中小板股市上市,開盤價即高達138元,盤中更是最高達到160元,報收于131元,成為中國上海和深圳兩個股市上第一只首日開盤股價即超過百元的股票,堪稱史上最牛氣的新股,更在一天之內成就了28名億萬富翁,金風科技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身家均超過了10億元。
金風科技是何方神圣呢?它是中國股市上第一家純風力發電概念股。公然資料顯示,金風科技2006年的市場據有率海內達到33%,全球達到2.8%,可稱中國“風電龍頭”。
風力發電裝備制造企業金風科技受到資本市場的強烈熱鬧追捧,試問風力發電會像前幾年太陽能企業上市那樣“蔚然成風”嗎?
迅速發展的風電工業
風能是最具貿易潛力、最具活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使用清潔,本錢較低,取用不盡。風力發電具有裝機容量增長空間大,本錢下降快,安全、能源永不耗竭等上風。風力發電在為經濟增長提供不亂電力供給的同時,可以有效緩解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全球變暖題目。在各類新能源開發中,風力發電是技術相對成熟、并具有大規模開發和貿易開發前提的發電方式。風力發電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發電產生的大量的污染物和碳排放。大規模推廣風電可認為節能減排做出積極貢獻。在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風能資源開始受到普遍關注。風力發電規模化發展給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遠景。
從國際海內形勢看,風力發電工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風電裝備制造業面對著空前大好的發展機遇。全球風力發電工業裝機量近10年來以25%的速度飆升。風電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工業,2006年全球新裝風電裝備價值達到230億美元,2007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1800萬千瓦,行業規模的增大和快速發展吸引了更多的企業投入到風電裝備制造領域。例如,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出產企業中廣核團體將風電列為其第二主業。
中國近年的風力發電發展速度遠超世界其它風電大國,投資項目從幾千萬元到幾百億元的都有。截止到2006年底,中國累計建設風電場100個,累計安裝風電機組3307臺,累計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60萬千瓦,當年新增裝機容量為 133萬千瓦,同比增長166%,2006年風電裝機容量就超過前20年的總和。《可再生能源法》、《促進風電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法規的實施和節能減排風暴,助推了中國風電工業的大發展。據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和世界風能協會的一份講演顯示,中國已位列在全球風電市場未來發展中扮演領軍角色的國家之一(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法國、巴西、印度、菲律賓、土耳其和波蘭)。2007年,中國風電行業發生了一連串惹人注目的事情,例如:
河北省張家口市正在打造中國最大風力發電基地。張家口2007年年底在建的風力發電項目已并網發電20萬千瓦,到2010年底風力發電裝機容量有望突破200萬千瓦。中廣核、大唐國際、國華能源、河北建投等能源類企業在張家口均有開發項目,投資達數百億元。重慶市已正式確定上馬8個風力發電風場項目,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5年內投入使用。
中國首個海優勢電項目——上海洋山港東海大橋海優勢電場——2007年年底揭標,中電國際、中國大唐、中廣核、上海綠色能源組成的投標聯合體終極中標。洋山港海優勢電場預計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將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前正式并網發電。據了解,上海市還可能建設的大型海優勢電場包括奉賢海優勢電場、南匯海優勢電場和橫沙海優勢電場。
廣闊的風電裝備市場遠景
據估計,全球潛伏風力發電能力超過70萬億千瓦,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跟著未來常規能源本錢持續上升,風電上風更為顯著,發展會更快,估計未來多年內風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將高達20%。根據全球風能委員會的講演,目前德國、西班牙、美國、印度、丹麥、意大利、英國、荷蘭、中國、日本和葡萄牙等國的風電裝機容量相對較多。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和世界風能協會發布的全球工業藍皮書以為,到2020年全世界風能裝機容量將達到12.6億千瓦,屆時風電電量達3.1萬億千瓦時,風電將占世界電力供給的12%(同時,這種清潔能源將減少約11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10年和2020年,全球風電裝備市場容量將分別達到320億美元和1200億美元。如斯光明的市場遠景,大大激起了裝備制造企業的投資熱情。
中國風能資源豐碩,發展風電潛力巨大。據中國景象形象科學研究院初步探明,中國風能總儲量達32.26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優勢能儲量有2.53億千瓦,近海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有7.5億千瓦,共計約10 億千瓦,大于中國的水能資源儲量。假如陸優勢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20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5000億千瓦時電量,海優勢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 25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1.8萬億千瓦時電量,合計2.3萬億千瓦時電量。截至2006年,除了西藏、云南、新疆等5個省自治區外,海內其他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風能資源還有32億千瓦裝機容量可供開發。其中,內蒙古可供開發的風能資源占到了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半,達14.6億千瓦。
中國風能資源儲量是印度的30倍,德國的5倍,但中國2006年的電網總裝機容量達到6.22億千瓦,而風力發電的裝機容量僅占總裝機容量的0.42%,目前中國風電裝機僅為印度的1/2.5,德國的1/8。出于改善過于依靠煤炭資源的狀況和考慮到環保壓力,中國風電有相稱大的發展空間。中國風電發展勢頭迅猛,風電市場的容量日益擴大,距全球最大風電市場也越來越近。中國風電可能在2020年之后超過核電成為中國第三大主力電源,2050年可能超過水電,成為中國第二大主力發電電源。
建設海優勢電場是目前國際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猜測到2020年,僅歐洲海優勢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中國海優勢能的量值是陸優勢能的3倍,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遠景。中國海優勢力發電場建設目前仍是空缺,但必將由陸上到海上,這也為中國風電創造了一個相稱長的景氣周期。風電項目的建設本錢中,裝備本錢一般占到60%~70%。猜測到2010年,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00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3000萬千瓦。中國目前風電建設本錢約8000元~9000元/千瓦,而風電廠將有60%~70%的投資在風電裝備上,風電裝備本錢在4800元~6300元/千瓦,顯然中國未來每年的風電裝備市場是相稱可觀的。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以為, 2010年前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市場和風能裝備制造中央。國際風能理事會以為,中國2009年會成為世界最大風電裝備制造國,制造能力將達 1000萬千瓦,約占世界市場1/2。
中國近年新能源政策法規陸續出臺,風電工業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例如,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稱,預計實現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任務,將需總投資約2萬億元。在財政政策上,國家發改委每年均投入大量資金對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研發和工業化進行支持;在稅收政策上,風電企業增值稅減半征收,風電機組零配件的入口關稅降低;在采用國產裝備上,國家發改委夸大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知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答應建設,入口設備海關要照章納稅。這些政策法規都是中國風電工業發展的利好。目前,風電已經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預計中國風電市場增長速度和規模將超過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有關規劃。
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面對的挑戰
風電快速發展給風電裝備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但風電建設尤其是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還要面臨不少挫折和風險,要搞風電裝備制造,絕對不能盲目行事。丹麥的Vestas是世界風機制造的領導者,據有全球34.2%的市場份額,但其凈利潤率從2001年開始就持續下降。國外Micon公司曾因幾千臺齒輪箱出了質量題目,因為職員短缺而未能更換,最后導致公司破產。中國曾入口Nedwind公司50多臺機組,在新疆達坂城安裝后,因技術題目而至今不能發電。技術挑戰和市場政策風險是風電發展中面對的最主要的題目。
風電設備行業進入壁壘是比較高的,風力發電機組裝備看似簡樸,實則技術很復雜,風電極為看重機組運行的不亂性。例如,風電機組在野外要可靠運行20年,要經受住各種極端惡劣天色和非常復雜的風力交變載荷,對風電機組的質量要求很高,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沒有豐碩的技術和實踐積累是不行的。像美國波音公司、西屋公司、中國的直升機研究所和火箭研究院等,在進入風電機組開發后都碰到很大難題,就是對風電的技術難度估計不足。
中國從1970年代開始研制大型并網風電機組,到1997年才在國家“乘風計劃”的支持下,真正開始從科研走向市場。因為缺乏基礎研究積累和人才等原因,中國風電的自主研發能力嚴峻不足,自主的風電設備設計和制造水平比較落后,總體來說還處于跟蹤和引進國外提高前輩技術的階段。“乘風計劃”攙扶的2個合資公司并未達到預期目的;“863項目”支持的兆瓦級風電機組研制課題,5個承擔企業中3個實力最強的先撤退退卻出。
中國大型風機制造業基本從零起步,目前已把握了750千瓦及以下容量的風電機組整機和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技術并實現了批量出產,但這只相稱于國際上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中國大部門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目前還停留在中低端設備的設計與制造水平,國產兆瓦級變速恒頻機組正在研制并有部門機組投入運行,兆瓦級葉片、齒輪箱和發電機也接踵完成研制并投入小批量出產,但總的來看,整機總體設計和樞紐零部件設計制造技術還是制約中國風機制造業發展的最大瓶頸。750千瓦和1.5兆瓦之間的技術是跨越式的。中國風機技術與國際水平比擬尚有較大差距,目前正在裝配中的主流陸優勢機容量為1.5兆瓦,首個海優勢電場不久前剛剛完成招標。而國際優勢電早已進入1.5兆瓦機組時代,目前國際上主流陸優勢機容量已經達到3兆瓦,海優勢電場自2002年起就投入運營。
風電裝備主要包括整機組裝、電機、葉片、塔架基座等。電機是中國最具有傳統技術積累的部件,葉片這一部件占整機本錢的20%以上,供不應求、盈利能力較強。中國目前的風電裝備市場大部門份額被國外裝備制造企業據有,中國風電制造業還相稱依靠國外的技術,尤其是一些核心設備只能依賴入口,實現風電設備的國產化已成當務之急。引進風電技術同樣面對較大技術轉化的風險。其主要風險來自齒輪箱、風機等樞紐部件的國產化制造水平,以及引進機型的設計成熟度水平。一些海內企業通過直接引進兆瓦級以優勢電機組技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前提介入市場競爭,甚至在沒有整機制造基礎的情況下強勢進入市場,但因為缺乏技術與經驗,有的風機試運營并不順利,不亂性還要觀察。而對于從上游零部件制造進入整機制造的企業,技術實力和獲得訂單的能力也難以預期。風電技術人才也嚴峻緊缺,引進技術快速形成產能后的售后維護題目也相稱嚴重。
因為規模風電開發實行招標軌制,導致低價競爭,加大了風電盈利風險。2006 年,中國要求第四期風電特許權項目中標聯合體必需包含中國風電裝備制造企業,且國產化率必需達到70%。同時,以Vestas、Gamesa、 GEWind、Suzlon為代表的國際風電巨頭,為縮減出產本錢,紛紛在華設立總裝廠、配件工廠或是研發中央,這也加劇了中國市場的競爭。中國自主風電制造水平薄弱,沒有合適的風電機組的測試和認證體系,風電機組配套零部件的研發和工業化水平較低,增加了整機開發的難度,特別是對于變槳變速型風電機組用變槳距系統、低速永磁同步發電機、雙饋式發電機、交直交變流器及電控系統等,海內在研發、制造方面處于起步階段,以致風力發電本錢相對偏高。另外,現有風電資源數據不準,給風電裝備制造企業也帶來很大麻煩。目前國家對5萬千瓦以優勢電項目實行招標,參標企業為了公道報價,在招標前,一般花幾百萬元摸清風電資源。假如企業未能中標,前期的錢就打了水漂。
降低本錢對于風電發展也很樞紐。目前風電還遭碰到并網價格高等挫折,由于風電的本錢比水電、火電約高出1倍。對電網公司來說,風電高于火電的價差,需要在電網范圍內分攤。風能在中國西部、北部地區較為集中,這些地區都是欠發達地區,市場對電價承受能力有限,假如市場銷售及價格消化僅在區內,風電大規模發展將碰到很大阻力。但近年來風電場的建設本錢也在逐漸下降,歐盟目前的風電投資本錢已可與常規發電相競爭,并進入大規模貿易化階段,歐盟到2020年時風電的本錢有望再降低40%,將低于常規發電本錢。國際上對于風電本錢題目曾有專業猜測,結論是在2020年之后風電的本錢將可以和火電、水電相近。
海內目前新進入風電整機行業的企業超過50家,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不少公司的風機制造尚處試樣階段,間隔貿易化尚有時日。跟著產品日趨成熟,風機制造有望成為公司業績新的增長點。從國際經驗看,在風電發展迅速的市場中,相關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能夠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但海內企業中,除金風科技外,其他廠商所占市場份額很小。預計現在這種市場競爭格式不能長期維系,海內企業市場份額有望持續上升,海內風電裝備制造行業必定走向集中,能夠更快地把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有望在競爭中勝出,成為行業龍頭,最大程度分享行業成長帶來的業績晉升作用,多數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將遭市場淘汰,本土企業終極只有幾家勝出。
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題目的應對思路
第一,要有政策鼎力支持發展中國自主風電裝備制造業,推動裝備國產化率不斷進步,本土企業自主立異能力晉升,競爭實力增強。從世界風電工業大國的發展經驗來看,政策法規對風電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81年丹麥制定了第一個能源計劃,除了給予風電較高上網電價外,還給用戶購買風電機組30%的補貼。全世界目前40%的風電機組來自丹麥。德國和西班牙也以強有力的政策攙扶使其企業成為全球風電工業的領跑者。
據悉,國家發改委研究過逐步使電價定價方式更多地考慮環境因素,鼓勵使用風能。國家電監會2007年宣布了《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劃定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不僅不需要介入上網競價,而且還將在并網時享受優先調度權和電量被全額收購的優惠。假如得到落實,風電企業將大受其惠。另外,從政策角度來看,可再生能源發電是完成節能減排指標的重要手段。
第二,要加強自主風電科技研發能力。跟著海內企業吸收國外風電裝備制造技術、自己研發制造經驗的增加,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將有所進步,但要進一步縮小與國際提高前輩技術水平的差距,必需加大科技投入,鼓勵立異。
2007年后期,中國自主研制的首片大功率風電葉片剛剛在河北保定市下線,海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已在重慶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海內風電設備制造的自主研發已取得明顯進展,具備了大功率風機的設計和制造能力。在保定市研制成功的風電葉片,是中國目前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風電葉片,長38米、發電功率2兆瓦。在重慶市研制成功的風電機組,最大功率為2000 千瓦,是針對中國的天氣環境特點和工程化前提設計的,產品可籠蓋海內3種主要類型的風區,具備在高溫、低溫、風沙、鹽霧、高海拔、臺風等惡劣環境下持續工作的能力。此風電機組通過了德國船級社(GL)認證和德國風能研究所(DEWI)測試。據先容,此類風機大批量出產后國產化率可達90%。重慶市預計到 2010年風電裝備制造能力可達到年產100萬千瓦,成為海內風電裝備研發與出產的重要基地。另外,海優勢電場建設重大工程題目研究的正式立項也受人關注。此課題屬于跨學科的重大工程發展戰略咨詢研究,涉及機電工程、結構工程、運輸工程、海洋工程等多個學科,其正式啟動,有多位院士、多家重要企業和學術機構的多名專家共同攻關,將推進中國海優勢電場工程建設的技術提高和科學決議計劃。
第三,要掌握世界風電設備發展趨勢,與國際接軌。
目前,世界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逐步顯現出向國際化、大型化和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全球十大風電設備制造商累計據有了全球市場96%的份額,僅前4家最大風電設備制造商就掌控了全球市場75%的份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國際風電裝備企業主要有:丹麥Vestas公司,其在天津工廠已正式投產,主要出產風機的核心部件葉片,年產1200片風機葉片,可形成年產80萬千瓦的風電裝性能力。西班牙Gamesa公司,其在天津的工廠出產風力發電整機,有年產70萬千瓦的風電裝性能力。印度Suzlon公司,其在天津的工廠年出產容量將達到80萬千瓦。美國GE公司,其在沈陽的工廠主要負責出產1.5兆瓦風機。
世界風電裝備目前呈現出大型化、變速運行、變槳距及無齒輪箱等發展趨勢。大型化,即現在兆瓦級的風電機組已具備了貿易化價值,其單機容量可達2~3兆瓦。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是德國Repower公司出產的海上單機容量可達 5兆瓦。變速運行,即與恒速運行的風力發電機組比擬,變速運行的風機具有發電量大、對風速變化的適應性好、出產本錢低、效率高等長處。德國Enercon 公司是出產變速風電機組最多的公司。變槳距,定槳距在向變槳距方向發展,變槳距調節的長處是機組起念頭能好,輸出功率不亂,機組結構受力小,停機利便安全。但其缺點是增加了變槳裝置與故障幾率,控制程序比較復雜。無齒輪箱(直驅式),即因為采用無齒輪箱的直驅方式有效地進步了系統的效率以及運行的可靠性,無齒輪箱系統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德國Enercon公司在開發直驅發電機方面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已量產1.8兆瓦的直驅發電機組。
第四,要施展中國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的上風。與國外企業比擬,中國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的出產本錢具有比較本錢上風,而且還有一些可施展的上風,例如:由于中國國土廣闊,各地天氣差異較大,可根據不同天氣、風力情況量身訂做,研制出適合不同風電場用戶要求的裝備;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必定向兆瓦級發展,風輪葉片長度要大于30米,機艙重量要大于50噸,海內運輸比跨國量運輸利便;入口設備在過了保質期后,其維護本錢相稱昂貴,而海內裝備制造企業還能為風電場提供快捷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