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句話用在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比較上倒卻恰當,而傷害的核心點就是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駕駛里程的比較問題,這已經成為目前阻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魔咒”,也是新能源汽車贏得消費者信心亟待解決的主要障礙。
作為代步工具,新能源汽車目前已經成為國人的新寵。根據中汽協權威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8 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3萬臺和41.2萬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4.9%和111.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4萬臺和31.3萬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9.0%和96.0%。產銷量的增長,說明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已經認可。但在獲得市場認可的同時,新能源汽車更需要解決阻滯自己進步的里程問題。
且不說一些所謂的純電動概念車充電一次能跑500-700公里,也不說全球最快的純電動汽車最高時速高達323公里,因為這都是在特別的環境或情形下測試出來的結果,是不能作為正常使用的數據。正常來說,購買一輛國內普通的以鋰電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充電一次最多也就可以跑到300公里左右,更多的以鋰電為動力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因為質量瑕疵,一次完全充電也就只能行駛200公里左右,并且隨著車輛使用年限的增多,電池的性能會隨著環境溫度的降低而降低,長期多次反復充放電之后電池的性能會出現衰減。這樣的里程結果,當然會讓購車族猶豫再三。
與新能源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劣勢恰好就是燃油車的優勢。現在燃油類的轎車已經從過去貴族家的“堂前燕”,成為目前平常百姓家很普通的交通工具。只有油門一踩,燃油動力車能跑上個300或者500公里那算是低的,數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不停歇那也不是個事,之所以能跑這么遠,靠的也就是兩點,一個是經過近百年無數技術人員的的嘔心瀝血,才有了今天的良好的汽車動力性能;一個是公路之上便利快捷的加油服務設施,特別是后者。如今在城市的街道或者高速路上一定的距離就有加油站,中石油中石化,你想加哪加哪,方便之極,這也是很多人最后選擇燃油汽車的苦衷。
不過,燃油車消耗的是石化產品,地球上的石油只能是越采越少,并且尾氣對大氣的污染和對人類的傷害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此燃油汽車已經不是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而新能源汽車才是。但從目前對新能源汽車的重視程度上看,國家出于國家發展戰略的考慮,采取了給予補貼等傾斜政策發展新能源動力的家用轎車,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考慮,也對新能源汽車全力支持,寵愛有加。盡管有如此好的發展環境,但從目前的實施效果卻不盡如意。而之所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還表現出節節攀升的態勢,更多的還是以上的國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存在的緣故,而續航能力、充電困難仍然是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所存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要想解除新能源汽車行駛里程上的“魔咒”,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在電池能量的提升和充電設施保障上下大功夫,解除大家行駛的后顧之憂。
提升鋰電能量,增強能量密度是關鍵。國家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明:“到 2025年、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分別需達到400Wh/kg、500Wh/kg。”目前,眾多汽車廠家認可的車用鋰電動力電池,無論是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鈷酸鋰電池,或者董明珠青睞的鈦酸鋰電池,欠缺的是原創性技術突破,其儲能密度技術仍不過關。河南鋰動電源有限公司鋰電專家郭華也指出,若要新能源汽車跑的更遠更快,就需要電池方面實現突破,而重點就是電池能量密度的增強,密度強自然儲能效果就好,行駛里程就遠。但能量密度的增強也不是無限度的,郭華認為能量密度與汽車的安全性是矛盾的,密度過高,電池的安全性能就差,尤其是在高溫下電池容易起火;同時使用過久、使用不當和磕碰,都會影響電池包的密封性和接插件的可靠性,進而影響到行駛的安全性,這就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現實。郭華還認為,只有未來儲能材料像手機或電視那樣實現質的突破之后,新能源汽車在新型儲能材料的支撐下,遠距離行駛將會成為可能,里程的“魔咒”也就不存在了,不過,目前鋰電動力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配套的最佳選擇。
既然短時間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儲能無法根本解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像建加油站那樣多建些充電樁,給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的便利。不過,目前在馬路上或者城市里要想找個汽車的充電樁確實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充電,可不是你想充就充的,也不是你十分鐘八分鐘想充滿就充滿的,傳統燃油車加油只需一分鐘,卻可以跑五百多公里,而新能源車充滿電至少也要數小時,非常的不方便,許多消費者擔心半路電池沒電了,無法處理。河南一家媒體報道,正是因為沒有充電設施可以充電,導致了新能源汽車的大禍降臨。報道中說:今年9月20日一輛新能源汽車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段行駛時突然電量不足,致使其駕駛速度緩慢而被后面趕上來的大貨車追尾,致一人死亡一人輕傷??吹竭@則新聞之后,筆者真是感慨萬分,要是車上有應急動力電池或者附近的高度服務區有充電樁該有多好,既可以及時給車輛提供電力,又能讓車輛從容避險,錯過撞車的時間,這樣的話,這一本不應該失去的生命將存在于人間。從前面提到的數據看,今年上半年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79%和96%。如此大的銷售增量而充電設施的建設卻跟不上新能源車的銷量增長,確實是需要政府和社會考慮的問題。
另外,郭華說出來的另外一種觀點也讓筆者十分有感觸。他認為,續航里程只是中國人特有的虛榮心作怪,以目前電池材料瓶頸未突破的情況下,一味追求續航里程,反而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安全性)。不如細分市場領域,在城市內路政、物流、城際物流、公交,城際公交、出租車、網約車采用純電動汽車,私家車A0、A00級低價位采用新能源汽車,只在市區跑。就像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日那樣,遠距離的旅游出行不再自己開車而是乘坐便利的高鐵,到達目的地后就租新能源車等等,這樣一來,里程的“魔咒”也就迎刃而解。他的這一觀點,還是值得大家商榷的。